導讀
2022年9月19日(星期一)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成功召開。會上,莊少勤副部長介紹道,自然資源部在高質量完成第三次國土調查基礎上,編制完成了我國第一部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總體形成。
9月19日上午,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成功召開。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李春良,自然資源部總工程師張占海,地質勘查管理司司長于海峰在會上介紹了新時代自然資源事業的發展與成就有關情況。
回顧2020年5月,為了支撐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編制,建立并完善多方參與、協同治理的規劃體制和機制,中國城市規劃學會、中國土地學會共同開展“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編制”主題征文活動。在昨天的發布會上,莊少勤副部長表示,我國第一部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編制完成。
發布會上,莊少勤副部長介紹道,十年來,我們著力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強科技創新和信息化建設,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得到提升。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建立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積極探索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委托代理機制,建立覆蓋土地、礦產等主要門類的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在高質量完成第三次國土調查基礎上,編制完成了我國第一部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總體形成。深化自然資源領域“放管服”改革,基于“統一底圖、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平臺”,實施“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測合一”。不動產由過去多部門分散登記實現了統一登記,全國所有市縣基本實現不動產一般登記和抵押登記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促進了營商環境的優化。構建新型基礎測繪體系,基于實景三維中國,推進數字國土、智慧國土建設。地質、海洋災害調查監測預警防治體系更加完善,降低了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制定濕地保護法,修改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測繪法等,加強國家自然資源督察,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推動形成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國土開發有序的空間發展格局。
記者提問:
我們知道,建立“多規合一”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是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大部署。2019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以來,請問這項工作目前進展如何?
自然資源部副部長莊少勤:
這個文件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多規合一"的總體設計和整體部署,文件明確要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融合為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同時明確,要按照規劃編制審批、實施監督、法規政策和技術標準四個方面來推動落實“多規合一”。我主要從這四個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
一是關于規劃的編制審批體系。國土空間規劃包括五級三類,繼承了原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的一些特點。五級指國家、省、市、縣、鄉的行政層級。類型包括總體規劃、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目前,在總體規劃方面,全國的國土空間規劃綱要已經編制完成。這個綱要是以“三區三線”為基礎的,三類控制線范圍占的面積雖然不到整個陸域國土面積的50%,但是它確定了整個國土空間布局的骨架和基礎。通過“三區三線”劃定,為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促進城鄉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基礎保障。在劃定“三線”的時候,體現耕地保護優先,先劃耕地保護紅線、生態保護紅線,再劃城鎮開發邊界,倒逼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通過在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來協調各類專項規劃的空間需求,真正落實“多規合一”,同時也促進了空間治理的數字化轉型。綱要對推動“多規合一”改革有十分重要的標志性意義。與此同時,地方的國土空間規劃,特別是市以上的國土空間規劃,目前都已經形成了階段性成果。
在詳細規劃層面,改革打破了原來城鄉分割的局面,在做好原來的城鄉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一致性處理的情況下,在城區范圍可以修編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引導城市更新、進行各類建設的依據。在農村地區,可以編制村莊規劃,這也是詳細規劃的一種,來推動鄉村振興。
在專項規劃層面,實際是兩個層面,在國家和區域層面,由專業部門牽頭編制,經過國土空間規劃統籌后,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保障專項規劃的落地實施。在市、縣層面,根據《城鄉規劃法》,有關專項規劃是總體規劃的組成部分,所以是由自然資源部門會同相關部門,結合總體規劃來同步推進,最后也要落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來保證它的合法性和可實施性。
二是關于實施監督體系。我們從2019年開始就在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的實施監督系統,這個系統可以把“五級三類”規劃全部納入,實現從宏觀到微觀的貫通,對整個國土空間實施全域、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做到對每一塊土地、每一個項目進行監管。同時,我們建立全國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的監督評估預警體系,這個預警體系可以結合每年度的國土變更狀況調查和其他的調查監測,包括地理國情的監測等,來進行監測評估預警。從去年開始,我們基于國土“三調”已經完成了全國108個國務院批準城市的規劃體檢、規劃評估工作。今年上半年,對全國600多個城市,根據其人口變化情況等,開展了專項體檢評估,今后我們可以結合年度的變更狀況調查定期進行體檢評估。此外,在“多規合一”基礎上,我們正在推進用途管制改革,特別是推進多審合一、多證合一的改革,有的地方已經開始把原來的兩證,就是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合二為一。
三是法規政策體系。2021年新實施的土地管理法第18條規定,“國家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經依法批準的國土空間規劃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已經編制國土空間規劃的,不再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多規合一”后,只有國土空間規劃是建設的依據、是規劃許可的依據。目前,全國人大正在推動國土空間規劃的立法工作。各地這方面工作做得也很積極,大連、寧波已經出臺了市級國土空間規劃條例,湖南、廣東、浙江等省正在制定省級的國土空間規劃條例。
四是基礎標準體系建設。我們會同國家標準委員會印發了國土空間規劃技術標準三年行動計劃,從通用基礎、編制審批、監督實施和信息技術四個方面來加快構建統一的技術標準體系。標準體系建設有幾個特點:首先是要堅持“多規合一”,特別是統一用地、用海的分類,這是基礎性的,包括信息數據的標準。二是體現生態文明新時代的要求,特別是節約集約、綠色低碳和安全韌性的要求。三是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服務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四是強調堅持因地制宜,特別要改變原來標準過多、“一刀切”的狀況,避免“千城一面”,更好地發揮地方優勢,要給制定地方標準留有空間。
除了這四個方面以外,還要特別講到,我們在人社部的支持下,這些年整個規劃行業的發展也非??上?,注冊規劃師從改革前不到3萬人,現在已經超過4萬人,增幅達39%。同時,規劃編制甲級資質單位也從400多家,增加到目前超過600家。而且注冊規劃師和甲級單位的增加是在標準不降低,甚至難度更高的情況下增加的,所以行業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學科建設方面,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一些知名大學按照“多規合一”要求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也在加強規劃學科的建設。
下一步,我們將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多規合一”的部署,繼續深化“多規合一”改革,特別是在如何強化規劃的科學性、權威性、嚴肅性和有效性方面,繼續努力,更好地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發展方式轉變,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麗中國和美好家園。
記者提問:
糧食安全是關系國家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是維護我們國家糧食安全的基本前提,這十年來我們國家采取了哪些舉措守住耕地紅線?成效如何?
自然資源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劉國洪: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耕地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強調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耕地。我們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采取了一系列硬措施來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可以用五個“嚴”來概括:
一是嚴密耕地保護法律制度體系。完善法律法規,修訂實施《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頒布實施《黑土地保護法》。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國務院印發文件,就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作出專門部署。二是嚴格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落實耕地保護優先序,在《全國國土空間規劃綱要》編制和“三區三線”劃定中,將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足額帶位置分解下達,做到優先劃定、應劃盡劃、應保盡保。三是嚴控耕地轉為非農建設用地,加強改進占補平衡。全面實行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先補后占,強調做到占一補一、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嚴格補充耕地核實認定,建立補充耕地地塊公開制度,確保補充耕地真實可靠。四是嚴控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實行“進出平衡”制度。針對國土“三調”反映出的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造成大量耕地流失的問題,明確要求對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的,必須在年度內補足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的可長期穩定利用耕地。五是嚴肅耕地保護督察執法。強化國家自然資源督察對省級政府履行耕地保護責任的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建立臺賬,持續督促整改;運用衛星遙感技術開展土地衛片執法,及時發現、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問題,向全社會公開通報典型案例,發揮震懾作用。
通過采取這一系列的措施,十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和監督下,各級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通力合作,耕地保護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實現了國務院確定的2020年耕地保有量18.65億畝的目標,守住了耕地紅線。特別是近兩年來,耕地減少的勢頭得到初步的遏制,2021年全國耕地總量實現凈增加。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